![]() ![]() ![]() 《孙武兵法》82篇风波大事记图解之一 1996年5月12日 张敬轩、吕万里到京。 1996年5月13日 房立中看《孙武兵法》82篇的“十中”“行空”篇。 1996年5月17日 张敬轩郑重其事地以书面形式要求房立中写鉴定意见。 其文如下: 遵敬的房立中老师: 您好! 本人祖父张瑞玑,父张联甲保存有孙武兵法(八十二篇,图九卷)(无图)一书。今出示其中多篇请您予以鉴定。 此致 敬礼 西安张敬轩 公元1996年5月17日 1996年5月22日 房立中为张敬轩写了鉴定意见。 关于孙武兵法的意见 西安张敬轩先生将所藏《孙武兵法》的第五册,送我读过。嘱我鉴定。我认为这部抄本的内容是《汉书艺文志》中所说的“吴孙子”八十二篇的一部分。其所依汉简,有重要学术和文物价值。其八十二篇抄本原文亦有重要文物价值。关于上述意见的理由,我将著文公开发表。 房立中(印) 96年5月22日 10年后的今天看来,这个鉴定是胆大包天,当今中国无人敢如此放肆。 1996年7月6日 国防大学第四招待所会议室召开了《孙武兵法》82篇学术鉴定会。参加人:吴如嵩(军事科学院)、于汝波(军事科学院)、王中兴(军事科学院)、刘春志(国防大学)、于泽民(国防大学)、王忠厚(国防大学)、陈云坤(兵法学校)、薛国安(国防大学)、房立中(国防大学)、朱治德(新华社)。 房立中介绍了情况,把自己的考据文章发给大家。 吴如嵩发言 (先讲其他的假书)那么这个书,我看了之后,就有点怀疑了。你说它是假的,那么多呀?光看你买的这一篇,我看了一下,这个你让我造,我都造不出来。我对兵法比较熟的啦。这个书,谁可能造。我看了一下,张瑞玑,这个人有学问,它有好几年的时间在家里呆着,专门著书,如果是这个人,他又是老的,光绪时间的人。那些老先生,那当然古文功底是很好的。如果他不是买了一车竹简,他自己编一套书,有没有可能呢?有这个可能。至少他有这个条件。 它不是定补,不是校勘,他是自己作出来了,自己做出个82篇。今天根据这个情况应该说房立中发现这个事。很值得重视。不可小视这个事情。但是,今天我粗看一下,就做个结论,是真的,还是假的?是战国的,还是秦汉的?我不敢说。韩信那个话,那个终语,哪个不太像韩信,从文意看,不太像。但那个讲法,对不战而屈人之兵那种说法,不是今天我们这些人可以想出来的,可以想出这些词汇来的。究所为真伪,有两个。是真到什么程度?真到《汉书艺文志》以后,还是真到战国,因为战国这些东西没有哇。《艺文志》以前没有82篇,只有十三篇。只有《艺文志》才开始说82篇。因为《艺文志》晚,竹简早哇。而且曹操看到过许多《孙子兵法》。它不是看到一本,看到许多本。他才“故为略解焉”。因为你们搞得不好,“--------繁复,拾遗指要”我才来从新校订。搞了个十三篇《孙子兵法》。他的一出来,别的烟消云散了,都只有佚书了。 我们要确定这个书,所谓是真是假,无非是两种情况,一种是真到什么程度,真到什么年代,要看全文,因为这里有些话从语言中就可以看出来。刚才于泽民讲了骑兵的“骑”字。就是战国的。孙子十三篇5913个字。没有一个骑字。但是,毕以恂《孙子叙录》记了许多69篇的东西。从《通典》《太平御览》辑录出来了。这些东西和银雀山还不搭界。日本人金谷治、和野松认为“不能说十三篇没有的,就是《孙膑兵法》。 现在这个82篇,把《孙膑兵法》放在《孙子兵法》里去了,要如果是民国十二年的纸张,确是民国十二年抄的,肯定在竹简之后?现在我这样想猜测是竹简过后抄出来的?不可能的。一般来说,现在没有这个文字水平。因为它也不是对竹简的某些篇章的定补。补个“吴问”、“奇正”?他是全补了。补足82篇出来?目前的人恐怕不大可能。 我的意思就是说,这个书很值得重视,要说它是什么,光我看这个,我不敢说什么。就是交给我全部看,我也没这个水平。恐怕还得找一些专家。找更多的专家来,从文字上,各方面来看它的时代条件。到底是哪个时代产生的。这是可以看出来的。在考据里面叫自校。用它自己校自己。在加上理校,来判断成书。只要全部出来之后,看用词、用语,就可以查出来战国的,还是秦汉的。它是逃不出时代条件的。那么现在这个建议是什么呢?通过什么渠道跟收藏者拿来。先让专家考订。如果确实了不得,再登报宣传。-------千万不能错。错了我们负不起责任。是好东西你把它淹没了,我们也负不起责任。要谨慎,更要积极。千万错不得。上了当,可坏大事了。是好东西淹没了也很不应当。今天让我讲,我就这点,完了。 于汝波发言 现在说不出个啥。吴主任讲的意见我同意。一个感觉有来头,好多与竹简能吻合。是有来头。不管他是哪个时代弄的本子,是汉代的还是后面,哪个朝代搞的,还是张瑞玑搞得,反正有来头。不是瞎编乱造的。有来头的。第二个是还有疑问。如果说它是假的话,与竹简相吻合。如果说它是真的话,还有些问题。要鉴定、要考证。一般的学术界认为:《通典》里张预、何氏注引的孙子佚文。后来毕以恂搞得东西。一般认为是69篇的内容。还有一些也认为是69篇里面的。像《文选》注里面的佚文,不见于十三篇。《太平御览.》------ 我看了他这个东西,以后佚文都没有,现在这些东西和那些古籍中的佚文是什么关系。如果《通典》里的佚文不是82篇的,另外还有孙子的著作,这是个疑问。《北堂书钞》里的东西在这里是不是都能找到。总之,还有疑问。作假的可能性,不能排除。问题是什么时候做的。如果说民间盗墓者盗墓卖给岁收藏者收藏,这个可能也不能排除。目前还是从内证上掌握。有些东西,你看造得很像。总之,有端倪可查。这是第二个。 第三,还是觉得有研究的价值,一个是佚文要解决。这二是这个书弄过来。以后呢?有经济效益,即使是伪书,也有经济效益。能够引起学术界,甚至引起轰动。有些人关心这个事。国内外都会引起关注。所以说经济效益还是不错。所以我觉得有收买的价值。收买以后,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经济效益都是有用的。给你宣传一下,广告一下价值就高了吗? 总的来讲,有几个想法,一个是书还是有来头;一个是有研究的必要。结论还不好下。需进一步研究。特别是内容要研究一下。完了。 于泽民发言 这个活动值得重视,不是个小事。就现在有这个东西存在,它自身已经有价值了,有这个现象存在,就值得研究了。所以这是个大事,值得认真去做。哪怕最后查出来,是个伪的假的,也是个最大贡献。再一个接触得浅,结论还早。真的、假的,价值高低,还早。一个是没有见到全貌,神龙露首不露尾。很难定下来。从现在开始集中力量,扩大研究范围,包括和收藏者进一步接触。老房做不少工作了。今后以谁名义进行接触。 82篇与13篇是什么关系。 刘春志发言 觉得这个事是个大事。不知道没责任。知道了,我们专门搞这个工作的,有责任把这个事情澄清楚。如果是好东西,丢失了可惜;如果是假东西,肯定后患无穷。我觉得有两方面价值。书的本身价值,第二个是社会价值。它一出来马上轰动了,整个地球要动的。我觉得老房前边这个工作做得很有意义。你这个学术敏感性,还是有的。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,但现在要做的工作,光局限这个范围不行。要有行政、政府部门支持。再一个就是把更多的力量联系起来,所以我觉得这个价值非常有。 就看一点,看看他手中的抄本是72年以前的,还是以后的。我非常注重这个。72年以后抄出来的,它伪造的本,严丝合缝不可能。张瑞玑要伪造的话,他一定看到什么东西的了。凭空想肯定写不出来。而且现在这个手抄本‘奇正’与那个完全吻合。 (于汝波插话:“而且现在这个手抄本‘奇正’与那个完全吻合。所以这个本与银雀山那个本有近亲关系。)如果是72年以后抄的本,伪造的可能性大得很。有进一步搞清楚的必要。竹简不可能。疑点的东西尽量搞清楚。 王中兴发言 现在看是有价值,如搞清楚,在学术上是很大的事。还要做点工作。看一篇很难作出结论,采取积极的态度,先拿出来。现在看来,72年以后显然不可能,72年以前,民初,清末,收集的周书汉简?这些东西与银雀山吻合,有些奥妙、微妙关系。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。 薛国安发言 不适于过早宣传报道,说不定你将来功劳很大,这东西非经过官方不可。 |
三个附件全部下载,一并解压方可打开。...查看全文
张藏本《孙武兵法》八十二篇第六十四篇 《火攻》条幅本原件照片【点击可放大】...查看全文